当前位置 > 首页 >详细页面

    杭州泰山堂中医连建伟医生网上挂号,专家号代挂,让您省时省心

    2024-06-02 07:00:01 27次浏览
    价 格:面议

    连建伟教授,1951年2月出生,浙江嘉善人。198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首届方剂专业研究生,获硕士学位,同年12月任教于浙江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,历任讲师,教研室主任,基础部副主任、主任,副教授,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,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。

    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、卫生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”。编著出版了《历代名方精编》、《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》、《古今奇效单方评议》、《金匮要略校注》、《中医必读》、《连建伟中医传薪录》等著作。并先后担任国家规划教材《方剂学》编委、副主编,主编,协编教材中药专业《方剂学》副主编,共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。《金匮要略校注》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2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。精于脉理,平脉辨证,擅长运用经方及后世各家医方,数方相合,化裁得宜,尤对内科脾胃病有丰富的经验。

    后世医学对温胆汤的命名有多种不同的理解。如《医方集解》云:“温胆汤治不眠,用二陈加枳实、竹茹二味,皆凉药,乃以凉胃经之热,非以温胆经之寒也。其以温胆名汤者,以胆欲不寒、不燥常温耳。”南宋陈无择在其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第十卷“惊悸证治”条下亦载有温胆汤,此方主治由“大病后,虚烦,不得眠”扩展到“心胆虚怯,触事易惊,梦寐不祥,或异象惑,遂致心惊胆慑,气郁生涎,涎与气搏,变生诸证,或短气悸乏,或复自汗,四肢浮肿,饮食无味,心虚烦闷,坐卧不安”等症。观其主治,已从“胆寒”变为“心虚胆怯”,并明确提出其病变机制为“气郁生涎,涎与气搏”,“涎”即后世所谓“痰”。这一改变与当今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较一致,其组成与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载的温胆汤已有所变化,即在原方基础上,加茯苓、大枣,将生姜的用量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。

    久病痼疾,络伤入血,化瘀

    脾胃病多为饮食劳倦,或情志内伤,肝失疏泄,以致中焦气机阻滞,日久影响血络通畅,而致络脉瘀阻。亦有疾病迁延日久,气血津液亏虚,无以荣养血脉,络脉涩滞而致瘀血内停,或阴虚燥热,耗伤阴血,又灼伤血络,血溢于外,留而成瘀。是故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云,“初病在气,久必入血”,“胃痛久而屡发,必有凝痰聚瘀”。

    气滞与瘀血互为因果,互为影响。气滞日久,必有血瘀,瘀血留而不化,则气滞更甚,导致病势缠绵,难以根治。连老慢性胃病时,尤为注重化瘀。因气滞而血瘀者,往往在药中酌加化瘀之药,常用枳壳、佛手、丹参、郁金、红花、桃仁、川芎等,以促进气血运行,消散胃络瘀血,使营血流畅,瘀消络通。因气虚而血瘀者,常用补中汤健脾,升降气机,佐以丹参、白檀香、降香、延胡索等兼调气血,达到气旺则血行,血行则瘀散。连老善用丹参,取其破宿瘀而生新血,功同四物,既可又可养血。如用丹参饮,可除心胃诸痛。对于胃火亢盛灼伤血络致瘀血者,可用丹皮、丹参、赤芍等凉血、、散瘀;对于阴虚津伤之证,可用北沙参、麦门冬、当归、丹参、三七、白及等以养阴和血、消肿生肌。现代医学表明,化瘀药不但有止痛作用,还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,消除炎症细胞浸润,促进病灶恢复,防止组织异型增生。

    网友评论
    0条评论 0人参与
    最新评论
  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    被浏览过 144097 次     店铺编号35224437     网店登录     免费注册     技术支持:八方客     专属客服:杨宇    

    1

    回到顶部